当前位置:首页 > 锦秋A-Level频道 > 新闻动态 > 国际择校第二步:把握关键节点,厘清升学路径(小初篇)
发布时间:2025-10-16 关键词:国际择校升学路径
摘要:国际择校第二步:把握关键节点,厘清升学路径(小初篇)

选择国际教育道路,时机至关重要。在了解了国际择校的基本概念之后,下一步,便是把握住关键的时间节点,本文为您系统梳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几个重要入学时机、对应选择及策略建议,助您为孩子规划出一条更加清晰、顺畅的升学路径。
01 五年级(含)以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进入北京的私立国际学校,而家长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教学质量、学位是否充足以及是否离家近。
有些家长在孩子二、三年级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入鼎石、世青、赫德、清华附、或是海淀凯文等国际学校,因为越早进入国际教育体系,入学的门槛也就越低,孩子也更容易适应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英语能力也会更强。而且小学阶段进入国际学校,学生可以直升到该学校的初中部,免去了后期择校的麻烦。
也有很多五年级的家长目标是鼎石和世青,但是因为学位紧张,往往会选择曲线救国,先进入其他国际学校,再尝试申请这两所学校。这个阶段的家长问的比较多的问题不是我到底去哪所学校,而是孩子到底应该在哪个年级进入国际学校?
曾经有一位家长分享了这样一个经历,她在陪同孩子进入国际学校面试的时候恰巧发现学校的门口堆放着一些五年级的作业本,那些作业本上的汉字歪歪扭扭,造句也是词不达意。
她说那一刻突然觉得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把他送进国际学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要把中文基础打牢才行,但是没有早一些抓紧孩子的英语学习是让她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临时抱佛脚只能勉强通过考试,英语能力还得长期积累才行。
所以如果家长们选择早一些把孩子送进国际教育体系,那么不要忘记给孩子补充中文和数学知识,并养成良好的中文阅读习惯。如果我们想给孩子打好中文基础后再进入国际学校,这期间的英文学习一定得跟上。
02 孩子目前处在小升初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升学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考试,但是需要注意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有些学校,比如北京市朝阳区睿森学校(原80中小学合璧班+初中融合部)和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哈罗国际),按照政策规定,孩子在小升初阶段需要参加教委的统一摇号,且有户籍和/或学籍以及房产的资格审查。
又比如世青作为私立国际学校,虽然没有学籍要求,但是在6升7阶段也需要按照教委要求统一摇号,并且这个摇号主要是针对其内部直升的学生,外部学生即便报名,也是很难摇到号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想在小升初的阶段进入国际学校学习,一定先要了解目标学校当年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免浪费时间走很多弯路。
03 孩子处在初一到初三上学期这个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或者说面临两种选择:
种是走1+3或0.5融合路线:
1+3&0.5融合项目是指学生分别在初二下半学期和初三上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可以提前一年或半年进入国际项目学习。1+3融合项目的考试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0.5融合项目的考试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12月份。
目前开设1+3项目的学校主要是十一外籍班,101,80中、北京中学、人朝分、潞河、二十一世纪雪狼班、海淀外国语和燕京实验中学;开设0.5项目的学校主要是80中、人朝分、潞河、二十一世纪雪狼班、海淀外国语、新英才和燕京实验中学。
十一外籍班需要学员具备外籍身份或者港籍身份,101中学需要学生具备北京户籍和海淀学籍。
80中融合项目重点招收京籍和九类人,特别的非京籍也会有录取名额,其招生人数每年都稳定在50人(1+3)和25人(0.5)左右的规模,80中主要从标化、校内和加试成绩三个维度进行考量。
如果想要申请北京中学,需要学生具备北京户籍或九类人,且连续两年在朝阳就读,期间没有转学经历。2025年北京中学1+3的招生人数是120人,包括普高和国际两条线路的申请者,但是每条线路具体招收人数,没有官方公布的数字。
如果不符合上述资质要求,也可以考虑人朝分和潞河的1+3和0.5项目,这两个学校没有户籍、学籍和地域的要求,对于想避开中考压力、或是中途转学的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人朝分的招生人数变化比较大,1+3项目从最初的20几个人增长到了100人左右,而0.5项目则从90人逐年下降到60人。
潞河1+3项目招生30人,0.5项目招生20-25人。这两个所学校均有学术测试和考核标准,主要参考入学考试的校考成绩,标化是一个加分项。
总体来说,如果横向比较,十一外籍班,101,80中的录取难度要高于北京中学,人朝分和潞河,如果纵向比较,0.5的难度要高于1+3。
一般情况下备考上述学校1+3或0.5项目的孩子,如果没有通过考试且不想继续中考,可以选择二十一世纪的雪狼班,海淀外国语,新英才和燕京实验中学的1+3或0.5项目或者通过插班考试入读。
对于孩子来讲,这半年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看看自己是否适应该国际学校的生活。如果感觉不适应,家长还可以在6月份继续帮助孩子选择更适合的学校。
还有一些孩子通过了融合项目的考试,但是家长还在纠结是否要放弃这个机会,继续冲刺梯队。这部分孩子一般都具备非常的校内成绩,并且都有很大的机会进入梯队去冲击美本或是英本藤校,但是又担心如果最终未能进入理想的国际部,却错失了原本稳妥的融合项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今年我遇到了两个相似的案例,孩子分别考入了1+3(京籍)和0.5(非京籍)项目,同样面临稳妥与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而孩子最终都决定继续冲击梯队。
其中的一个孩子被十一国际部录取,但是另一个孩子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选择回到家乡入读普通高中。
所以考入融合项目且具备核心素养的孩子最终能否如愿考入公立国际部梯队确实是会有很多变数,不是完全可控,这就要看家长和孩子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这道选择题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是否适合孩子。
第二种是走中考路线:
无论是融合项目的亲历者还是中考路线的追随者,接下来的道路都将面临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零模、一模、二模和中考。
提前批录取主要是从零模(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开始,历经一模和二模,一直到6月末的中考期间,公立国际部会提前开放报名通道,搜集学生的简历,并根据学生零模、一模和二模等校内成绩,以及托福雅思等标化成绩,再通过加试(笔试+面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梯队国际部在提前批会完成70%-80%的学员录取,包括死签和活签名额。死签是提前确认录取,中考分数不再起决定性作用;活签是需要参考中考分数,但是可以适当降维。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疫情和政策的影响,死签和活签的概念也在逐渐淡化,主要原因是除了实验中学不需要担心死签名额跑路外,其他学校或多或少都有过死签名额不能回本的经历,因为有些家长在中考后转投其他学校,导致这些学校最终的招生人数不及预期。
而2022年的中考分数更是出现了一分一操场的意外局面,有的学校事后反悔,打破了自己当初设立的死签规则,使得一些家长不得不在中考后重新投递简历。所以,当锲约精神不复存在的时候,死签和活签都无法保证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权益,但是从2025年的录取形势来看,家长在这场博弈中越来越多地处于买方市场,具备更大的选择空间。
另外有一些录取1+3&0.5项目的学生也可以在提前批阶段,凭借的校内成绩,较高的托福雅思分数,以及一些竞赛和奖项,提交相应简历,并获得加试和录取机会。中考成绩公布后,是错过提前批的孩子最为忙碌的一周,家长和孩子需要拿着简历到处跑校,参加各个学校的加试考核,然后学校会电话通知录取消息。
无论是提前批还是中考后,这几个时间节点的录取标准始终以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要素。这个学术水平首先来自于校内成绩,如果孩子想要冲击梯队的公立国际部,区排需要在前20%左右,第二梯队的区排要在前30%左右,第三梯队则需要在前50%左右的区排成绩。
各个学校都会在出分后设有报名线,加试线和录取线,但是这几个分数线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弹性机制,毕竟国际教育需要孩子全面发展,综合提升,成绩肯定不能成为的衡量标准,因此有的孩子校内成绩在加试线上下浮动,但是因为有了托福雅思等标化成绩的加持、艺术特长和重要奖项或是在加试中表现优异,往往也会获得同样的录取机会。
另外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孩子一旦获得加试通知,考官会在面试前详细研究孩子的简历,甚至根据孩子的简历提前列出面试问题,所以简历填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认真对待。
面对复杂的“锁区政策”,如何为孩子找到解?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转入公立国际部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敬请关注下期内容。
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新航道将为各位家长做出个性化的国际择校规划和指导。
新航道国际备考->>点击官方在线咨询<< 官方咨询电话:400-900-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