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敏笔记 > 别因“短板”抹杀了你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2-03-30 关键词:别因“短板”抹杀了你的优势
摘要:别因“短板”抹杀了你的优势
若干年前,当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水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时,估计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如今水桶原理会在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得如此广泛。
“水桶理论”最初是针对企业经营而提出的管理理论,其核心内容即: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今,木桶理论的运用已不局限于企业经营,而是扩散到了其他领域,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一种理论高度。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也可象征某一个个人。水桶原理提醒我们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弱势,加以弥补;然而却极其容易让我们忽略自身的特长。
人“深谙”木桶理论,于是竭尽所能去寻找并弥补自身短板;家长在发现孩子某一弱项科目后寻找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弥补短板……尽管水桶原理源于美国,然而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国外,尤其是美国,他们的教育重心是寻求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强项,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如果你就热衷于你的强项,其他的你不喜欢或不擅长,那么你可以把你的强项发挥到,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相比之下,在中国大家似乎有一种面子观念,不甘示弱,强调孩子要“高大全”争当“三好”,各方面都要表现。我们的观念是发现短板就拼命地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来弥补这个短板,我们自己成了查找自身缺点的,为修补这些缺点而倾尽心力。可是结果呢?在近期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中国孩子创造力在所有加入调查的国度中排名倒数第五,而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寥寥无几!
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弥补短板,而无暇顾及发挥自身优势,若能集中优势把某一项做精、学专,那将更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倘若我们换个思维,将弥补短板的那些时间、精力用于本身喜欢的、擅长的地方,这是不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我们要专心致志专注你最喜欢的,将其发挥变成你的强项,让你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因为这可能就是你今后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
通常我们认为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互为同义,但我觉得扬长避短旨在“扬长”而取长补短重心在“补短”。同样的时间、精力用于前者,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而用于后者则可能事倍功半,如何取舍,有时候我们只需换一种思路。正如有人问世界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事实上小时候大卫•科波菲尔被老师、同学认为是白痴,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即便再努力,学业也毫无进步。因为一次巧合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跟随魔术师学习魔术,事实证明他魔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和超前的学习能力,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以至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诚然,在你几经周折将自己各方面的短板都“补齐”了或许你也一样能成功,但是如果有一种“扬长”的方法能够让你迅速地在领域、行业里脱颖而出,那么何乐而不为呢?爱因斯坦少年时功课平平,不被老师喜欢,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还公开骂他长大后肯定不成器。但他对数学、几何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后凭借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短板理论”,只顾想尽办法短板,结果可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依然收效甚微。世界心理学家克利夫顿曾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是看他是否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成功的人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并将其发挥,每个人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劣势,做一只博而不精普通的“水桶”,不如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也许这样更容易出类拔萃!
点击了解北京新航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