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雅思频道 > 雅思考试 > 2014年7-9月雅思阅读考情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30 关键词:2014年7-9月雅思阅读考情分析
摘要:通过选取2014年第三季度7月-9月(9月21日截止)中国大陆地区共十场雅思考试,我们针对雅思阅读部分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希望能为正在焦急准备雅思考试的烤鸭们献上绵薄之力,以便了解考试趋势。
通过选取2014年第三季度7月-9月(9月21日截止)中国大陆地区共十场雅思考试,我们针对雅思阅读部分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希望能为正在焦急准备雅思考试的烤鸭们献上绵薄之力,以便了解考试趋势,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效果,及时做到查缺补漏,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备考方向。
本文将以阅读考试整体趋势、文章选取是否更新、题材及体裁、各种题型的出题频率等角度分别以概括与详尽分析的方式来分析,以期给广大考生一个整体印象。
一、整体分析
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雅思阅读考试整体来看,考官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高频题型TRUE/FALSE/NOT GIVEN, MATCHING,而这两大题型碰巧又是考生们发愁的难题,无论从逻辑分析还是时间把握方面都感到困难重重;而在文章新旧选取方面,新旧比例趋于相近(19新vs. 13旧);话题以科技、人文为主导。
二、新旧相当,略胜一筹
从表一可以看出,整个第三季度雅思阅读在文章选取方面,新旧整体数量差异不大,新篇章略多,但是针对个别月份来看,八月份的新文章明显多于机经出现过的文章,而到了九月份,机经文章又明显超过新文章。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疑问:机经是什么?我到底看不看机经?机经有用吗?机经怎么用?相信这些问题困扰着考生,从统计的数据看出,雅思官方在选取文章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趋势及倾向性,浪费大量时间在分析机经上不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即便你在考试中遇到了机经原题,但是你未必能够清楚的回忆起答案,反而造成考场上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倒不如把时间利用在做题及认真分析上。真正的考生不在于等待你见过的文章出现,而是不管任何文章都能应付自如。
三、科技人文,各有千秋
在体裁方面,雅思阅读文章倾向于以说明文、议论文及传记体为主;在题材方面,各类话题都隶属考试范围,例如:社会、自然、科技,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广泛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从七月、八月、九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季度官方在选取文章题材方面并没有脱离传统范围,话题相对并不新鲜、难懂;题目也没有出现晦涩难懂的词汇以及转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认真做过官方剑桥的学生会明显感觉到话题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考生在备考期间,无需采用题海战术,只需将自己手头上较好的学习资料加以利用,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学习体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良好心态。而在写作体裁方面,以上数据显示说明文独占鳌头,说明类的文章并不难,作者只是想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明白即可;当然,不难发现,第三季度的文章以发展史的形式呈现,标志词:The History / Development / Chronicle of ...,这类文章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时间顺序性,行文思路并不难把握;议论性的文章也是出题的热点,因为考生对话题的不熟悉导致阅读难度的增加。
四、判断、填空多,选择难度大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七月、八月、九月雅思阅读考试题型还是以传统的是非判断题为主,出题频率较为稳定;填空题与配对题的整体数量紧随其后;而学生比较担心的小标题(list of headings)这个题型却一题未出;近年来对选择题的考察,尤其是单选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明显趋势,而单选题并不简单,回到原文去选择匹配的答案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考生严谨的思考过程。
依据题型出题频率不难看出,雅思阅读关注于对阅读能力与信息定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严谨的判断能力。考生在寻找到每道题的关键词与信息定位之后,如何能够避免个人主观思维,以客观的角度去判断题目的说法是否正确正是是非判断题的考察重点;填空题看似简单,但考生会出现明知道题目在原文的大致位置,可是就是填不对词的现象,这可能是在信息定位方面出现了差池;配对题更是需要在信息定位与严谨的判断的基础上加快阅读速度。
备考建议
1. 备考雅思阅读不在于题海战术,而是学会如何学习。你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阅读的考试任务,可是之后呢?你需要至少三个小时去分析,在这里建议考生独立完成分析的过程。首先,你可以将写错的题目认真分析,看看自己在关键词选取、信息定位(需要阅读的区间范围)、同义替换、语法与词汇等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有问题就是你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将一篇文章从整体上把握,看看整篇文章的结构、如何进行连接与连贯(cohesiveness & coherence)、体裁与题材的选取,扩大知识面从而找出文章之间的相似与区别;最后,精读这篇文章,遇到优美的词句加以总结,积累不认识的单词。
2. 既然雅思阅读注重严谨的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如选用逻辑的角度去审视,例如,考生普遍反映他们总是搞不懂FALSE与NOT GIVEN的区别,在这种状况下,不如引进严谨的逻辑思维来客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