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雅思频道 > 雅思阅读 > 雅思阅读中的出现的"自我意识"
发布时间:2017-06-02 关键词:雅思阅读中的出现的"自我意识"
摘要:在每个大人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应该有想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当然,成年人也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越早清楚越好呢?应该是的。下面看看:雅思阅读中的出现的"自我意识"。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往哪儿去?想了解成人的哪些行为能帮助小朋友们认识自己么?想了解对自己的认识分哪两部分么?想了解科学家对幼儿自我意识的研究有哪些难题和成果么?
在每个大人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应该有想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当然,成年人也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越早清楚越好呢?应该是的。下面跟新航道一起看看:雅思阅读中的出现的"自我意识"。
这个问题在雅思阅读中有介绍,具体内容,可以看看942-Young children’s sense of identity(幼儿的身份感)一篇。
备考阅读,建议一篇文章尽量多刷几遍。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刷题辅助使用。
雅思阅读中的出现的"自我意识"——942,全文共8段
A. 小孩子的 sense of self(身份感)逐步得到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颇为分开的特色逐渐出现:self as a subject(作为一个主体的自己)和 self as an object(作为一个客体的自己)。
B. 早期研究者认为 ‘self-as-subject’(“作为主体的自己”)即认识到自己是存在的。其要素包括意识到 one's own agency(自身的能动性)和 one's distinctiveness from other people(独特性)。随着小孩子探索自己的世界以及同 caregiver(看护者)互动,这些特点就会逐渐出现。之后有学者认为作为主体的自己的意识最主要同 being able to exercise power(能运用自身的能力)有关。小孩子把玩玩具或舞动四肢,以及之后所发展出来的,意识到当自己哭或是笑时,会有人回应自己——这些都是例子。
C. 大人模仿小孩子也让小孩子意识到自己能对别人有影响。小孩子照镜子也会有相同作用。有学者认为,照镜子能让小孩子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同别人是不同的——因为只有自己能让镜中人照着自己的动作动。
D. 小孩子同别人的日常玩闹会进一步帮助发展小孩子“自己是具有能动性的人” 的意识。不过,小孩子们的这种体验自然不能同研究者沟通(他们太小了,表达能力不行),这使得小的小孩子“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难以研究。
E. 自我意识达到程度之后,小孩子慢慢将自身放置到a whole series of categories(一系列的“客观实物”,或“范畴”)之中,这范畴一起使小孩子们成为独特的“自我”。这一步就是“作为客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了。人认为, a.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以及 b. characteristics which derive their meaning from comparison or interaction with other people(从同其他人的比较或互动中获得的一些具有意义的特质),构成了自我的最受社会因素影响的这个方面。
F. 某人对自身的看法同其他人对该人的看法是密切相关的。别人怎么回应一个人,以及这个人认为别人对他有什么样的看法,被某些学者认为是这个人形成对自身身份意识的来源。某人会视自己如在其他人身上如何反映一般。自我是一种社会结构,由社会体验而来,社会体验之外不可能形成自我意识。
G. 2岁左右,小孩子会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并且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里程碑:没有contingent movement(依情况出现的动作——比如镜中看到的动作)也能认出自己来。实验表明,15个月到18个月之间的小朋友做不到这一点。
H. 小朋友从18个月大到3岁之间最常见的愤怒的展现也许是总体上自我意识最生动的表达。研究表明,1岁和2岁之间,小朋友因分歧而产生的沮丧&愤怒的强度会大幅增加。争抢玩具的所有权(不见得要玩这玩具)会使得小朋友们产生矛盾。西方社会中,小朋友们的 the sense of 'self'(自我意识)和 the sense of 'ownership'(所有权意识)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显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