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资博文 > 赵晓楠:“Downs and Up” in London
发布时间:2012-03-30 关键词:赵晓楠:“Downs and Up” in London
摘要:赵晓楠:“Downs and Up” in London
赵晓楠:北京新航道学校SAT数学、AP物理主讲。以优异成绩取得世界工科院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本科以专业名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工科课程的英语教学功底。曾获奖学金,任学生会副主席,国外工作经验丰富。粗中有细,善于抓细节,兼备SAT数学和AP物理所需要的严谨和自然、活泼、细致、大胆的教学风格。
于9.11这个最不适宜搭飞机的日子踏上了通往英伦的航班(正因为如此特殊的日期,机票便宜),开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段旅程……
英国的学校大多是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开学,而我所说的十月初,据我所知,只有帝国理工学院一家,基本上帝国的开学日期总比其他学校晚一个星期。但这个“慢性子”的特点从来不影响人家招生,大家心甘情愿地等着见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真面目,谁让人家有这个魅力呢?
所以说我是提前一个月到了伦敦,主要想要提早适应环境,特别是标准的英音。但无奈的是,二房东正巧是个美国女孩,每天与她打交道,我的美音越来越标准了。无所谓了,在真正地与英音结伴同行之前,再多留恋美音几日也无妨。
Volunteer
刚到时,离开学还有两三个星期,我先去学校把手续办理好,之后为了的融入学校环境,我来到了Volunteer Center。英国的志愿活动不是凭着一颗好心一片热情就可以做的,你需要注册,而且如果你volunteer的对象是小孩和老人,还需要通过他们的CRB check。他们也不是像国内大学那样谁愿意做志愿活动,自己组织起来,跟图书馆沟通好,就可以去整理图书作为志愿活动,或者跟养老院孤儿院沟通,就可以去看老人小孩作为志愿活动,然后照几张照片做个新闻稿讲述这个班级如何凝聚力如何活跃如何有爱心,而是实实在在地与外界一同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的爱心可以有效的表达出去。
他们这个Volunteer Center是由专门的一个部门的一群老师运作,项目涉及的内容广泛:大到为homeless盖房子,修铁路,甚至暑期去其他做志愿老师,小到陪失忆老人在Café里聊天,带领小学生或者即将进大学的高中生游校园、介绍专业引发他们的兴趣……你注册之后,他们定期会给你发这周志愿projects的email 通知,你可以选择然后回复他们,他们会帮你联系或者给你联系方式你自己联系。
最有意思的算是到Liverpool为homeless修房子那次了,大家不要觉得我冷血,为homeless修房子还这么开心,对homeless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们这次修房所为的对象,也就是这个homeless其实只是没有房子而已,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的乞儿。他有车子(在英国有车子其实也容易),还送我们到我们的旅馆。这个房子是政府为没有房而收入低的人修建的低价房,也是需要他们购买的,不是赠送房,也就是鼓励他们工作、自己购房而又不给他们太多购房压力。说实话,那房子小二层,看起来真不错。不过由我们这些免费工来盖,是应该便宜点~~
Study
在个月除了游玩了下伦敦,还做了个小小的事情,但同时是个影响深远的举动:见我的Course Director。我一个阿姨提醒我:你反正来了,去跟你的Director打个照面也好。某一天我就鼓足勇气去了,但没敢敲门,结果他正巧送人出来,送走人一扭头看到了我,我一看,这面儿都见了,不说话也不成了,于是跟他说明来由,进办公室聊了会。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头,毕业时才听他说自己是退了休又被返聘回来的。聊了课程、毕业率、往年中国学生学这门课的状况、我一个月来的生活状况等等。最主要的是他对我有了很深的印象,他很自然的记住了我,之后也关注我的状况,我的推荐信一般也是他写。
正式开学后,立即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机械的master班自然是男生多,比例约为1:2。再按国别来分的话:中国1/4,法国居其次约七八个,印度3个,英国3个,马来2个,其他的都是孤家寡人,有希腊的、德国的、泰国的、其他。
记得跟一个法国男生一起研究MATLAB(一个编程的软件)时候,我俩都想表述“冒号”,但都想不起英语是哪个词,他用了一个double points transposed(transpose本为矩阵变换的一个概念,在这里意思是把两个点从横着摆转成竖着摆,即为冒号),我立马理解了——感叹同在异乡、同说他乡语的心灵相通啊。类似的事情还,例如大家一起分享各国的冷笑话,结果发现,差别没那么大。当然文化差异还是有的,一些大家都有所耳闻,不冗述了。
对于学习,我有个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对这个决定的坚定执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分组活动,尽量和外国人分组。Don’t judge me! 我没有那么崇洋媚外~~原因是:和说汉语的在一起你永远不会说英语;只有和不说汉语的,不管他是不是native speaker,你都有100%的机会说英语。你的英语口语的不只在于你是不是和英语说的好的在一起,更在于你有没有机会说英语。我坚定的执行,带来了英语口语的大大。在我们班,我不能说我口语是的,但肯定是最多的。也有中国同学跟我讲,跟外国人分到一组交流不方便而且大家思维太不一样。对我来说,这样的交流不便正是我应该克服的,而不是躲避的,思维不一样也正是我来到国外学习的原因,否则那么贵的学费不白花了~~
我们MechEng的课是属于瘦长型的:每一科都从头持续到尾,从10月开始到第二年2、3月结束。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期压力不大,只要乖乖上课就好,你要是选课幸运,连个小测试都没有,但是第二学期“考试来如山倒”,更要命的是,每科结课后都有个课程设计,它的压力不亚于考试。3月基本算是课设月,除了用机械类软件设计,或者在实验室得数据外,大家都dive into papers,说好听点在斟酌字句,其实就是在挤牙膏~~规劝大家:学习Writing的时候千万不要不情愿,这个时候的“心甘”,是为未来那个你“乐意”。
之后就是Easter假期,但同时也是我们的考试准备月,可想而知这个假期what we were up to~~我们专业的课程还好,做pass years’后,应付考试足够用,虽然考试不会有重复的题目,但是题型内容变化不大,对于很会考试的中国学生来说,认真点、花精力去应对就足够了。他们的考试也是纸老虎,没那么唬人,千万不要被吓到了。
考完试后,就是project阶段,5到8月四个月完全在电脑室和实验室,充分的感受research environment,虽然只是个Master,但是研究态度的认真与研究兴趣的增长,让我对自己都刮目相看。
最终可喜的是考试成绩拿了A,project也得A,总成绩Distinction。
还记得,次跟Director交谈的时候我还问他:Was there anyone who didn’t pass last year? 他那时还安慰我:No Chinese.
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听朋友讲,史上中国人在MechEng拿Distinction的还没有,特别是project很难得A(英国的master想拿Distinction,需要exams和project都分别拿A)
现在看来,没有不可破的传说~~
Travel
到了欧洲,不游历下说不过去。除了在伦敦转了个遍外,还去了其他城市,比如Nottingham、Liverpool、Cardiff,但是这些城市间的游历并不能满足我,我从中得不到我最想要的。之后一次经历改变了我,那是元旦的时候,我去拜访一个阿姨,后来随他们一家去了个Eastbourne的一个小港市,那里没什么特殊景点,就是海、海风、悬崖、大草地、Bar、小屋,很典型的英国小镇景象。咱不是想表达崇洋媚外的感情,但是那天的月亮真的好美,她周围雾蒙蒙的,她的光总是很清晰的照射出来,感觉无论雾怎么厚,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她的美怎么也遮盖不住。我不能用多么的美的句子描述她,但就是很感动很感动,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动。
之后我不再放眼城市,所以你要问我:你去过那个哪哪哪么?我80%肯定的告诉你:没有。我更愿意和朋友一起去一些不怎么的地方,海边居多,只算海边,去了大概4次。例如:我们一群各国朋友一起,预定海边的一个公寓式的旅馆,去海边放风筝,回来有厨房可以做饭,各国餐饮的特色不需要去饭店品尝,有院子可以烧烤,一起游戏。
Christmas
在Freshers’ Fair上我遇到了个女孩子,她向我传福音,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对这方面有不明白,正好有个解决的渠道:之后每周跟她一起读圣经,我常问她问题。慢慢的对基督、对神有了真正的认识,而不再是以前对宗教的认识或者一些圣经故事的知识。我看到了真正的生命在里面,而不是教义。
Christmas时候也很受祝福,有机会和两家基督徒家庭度过,的认识了真正的基督徒:跟随信靠耶稣基督的人,而不是passport Christians或者拿基督徒作人格修饰的人。
在做课程设计和考试最忙最累的那段时间,我遇到了帝国理工学院的查经班Bible study,之后我才发现其实那是最受祝福的一段时间。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分享神的话语、每天跟神同行的经历,touched me so much。之后也向又真又活的神祷告,每一天越来越多的真真实实的经历到他的奇异恩典,学会了信靠他,跟他建立了生命的联系,与神打交道给我带来了每一日的信、望、爱~~从心里感谢我们的父。
最后解释下我的题目:人说,人的一生中总是Ups and Downs;但是我说,人的一生应该是虽有Downs但一直是Up的总趋势。真正的生命的特点是不断的像耶稣死里复活一样总在resurrection,我是这样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