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唤醒成长内驱力之如何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
发布时间:2019-11-08 关键词:
摘要:【赋予意义】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把他赋予更大的意义,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心流。
【赋予意义】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把他赋予更大的意义,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心流。
【案例】每天敷眼贴—坚持—成功的特质
不顶撞老师—有涵养-
要激发内在驱动力,需要从自主、专精、目标这三个方面入手:个方面自主,要尽量地给自己创造自主的环境,能够自己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和谁做。同时还应当追求精益求精,有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的欲望。要想进入这种状态,就要激发自己的心流,去做稍微难一点但是够得着的任务,同时想办法把这个过程变得有乐趣。最后还应当确定一个内在目标,就是自己内心渴望去做的,而且超越了自身简单利益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第三种驱动力,自我驱动,自我激励实现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呢?我们的理解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以为只要把他们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孩子就没办法玩游戏看电视,就能专注于学习。其实,这样安排时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放松,反而会牢骚满腹,不仅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课堂效率也不高。而老师们有时也会使用各种惩罚的方式去约束和规范孩子的行为,比如罚抄课文,但这样做呢,又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感。
其实,要帮助孩子学习动力,的方式就是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孩子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而不是被家长和老师推着不情不愿地往前走。
创设安排的成长环境---接住孩子的坏情绪----解决实际的困惑
【排解影响学习的内心突】其实,孩子时候不能专注于学习,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突。
【案例】父母离婚,征求孩子意见,愿意跟谁,孩子捂着脸一句话不说,然后到了学校,不能再安心住校,开始出现违纪现象,等着老师遣送回家。父亲是一个银行行长,说,我俩离婚又不影响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如果离婚是父母自己的事儿,那学习更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你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不学习?一个孩子,满脑子都是父母离婚的事儿,父母要求孩子头脑清净地学习,可能吗?如果孩子真的可以不受影响,要么是极度理智,要么是极度冷漠。
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才能排除干扰,孩子并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会把学校教育和他们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我们需要使用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孩子就会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学习上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
要知道,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的学习常常会受到一些看似不重要因素的干扰。比如同学抢了自己的笔、和同桌发生口角、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个时候他们的情绪就会像小恶魔一样跳出来,让孩子失去理智。不要以为他们天生就能处理好自己所有的情绪和突,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情绪,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解决,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即便孩子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也要先从接纳他们的情绪开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试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随意地进行批评或给出忠告。
【案例】孩子考完试后,每次都哭,我说,别哭了,哭有什么用啊,孩子说,考不好哭都不让我哭啊。不就一次考试吗?一次考试、你怎么知道一次考试对我意味着什么?那咱努努力下次考好点儿。我这次就特别努力没考好,你怎么知道下次能考好?考不好也没事儿,妈妈又不要求你上特别好的学校。你就是对我不抱希望呗。后来,我就发现自己的问题了,急于处理事情,却没有意识到需要处理孩子的情绪,后来我就尝试着去处理她的情绪。我觉得你这段时间很努力,她说,是啊,我也觉得挺努力的,但是这个成绩确实不理想,不配你的努力,她说我也这么觉得,所以,你肯定挺难过。他说,我确实挺难过,那妈妈抱抱你,想哭就哭吧。妈妈也替你难过。孩子哭一会儿说,算了,哭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学习呢。
【案例】当孩子读到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他可能会抱怨:“这故事真无聊!”听到这样的话,通常老师或家长都会急着纠正他的错误:“不,这故事很有趣,你应该静下心去阅读”。但是当我们这样说时,孩子首先会感觉到你不理解他,之后无论你怎么强调这本书有趣,他都会听不进去。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说“这故事真无聊”时,把我们的回应换成“你不喜欢这本书,对吗?”孩子就会感觉到被认同,同时打开话匣子继续聊:“嗯,我更喜欢我们上次读的故事,关于小马和小狗的那个。”“哦,原来你比较喜欢跟动物有关的呀。”“对啊,看完这本后,我要再看一本小狗的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理解并被接纳,孩子感觉到鼓励,会继续努力做好手中的事情。
面对枯燥的学习,孩子不可能永远积极向上。那么对于一个想要偷懒的孩子,又该怎么接纳他的情绪呢?作者指出,不管是面对不喜欢的学科,还是孩子想要懈怠的时候,都不要急着给他们贴上懒惰的标签,有时候,试试为他们营造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如果孩子说他不喜欢数学,也不想上数学课时,怎么办?家长或老师可能特别着急,于是马上给他灌输一大堆数学对升学特别重要等等大道理。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不喜欢数学的心情,并且主动帮他们幻想:“要是世界上没有数学这门学科就好了,对吧?”孩子会感觉惊喜,他们很清楚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种幻想能让他们在短暂的逃避中得到发泄,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同时他会觉得家长特别理解他的烦恼,如果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愿意找家长倾诉。
你可能会问,接纳孩子的恶劣情绪会不会很危险?他们会不会觉得被接纳就是允许他们发泄坏情绪?
【接住孩子的坏情绪】
【案例】一次,还俗的寺庙住持大师做饭,菜切得有点难看,大小不均。他女朋友看不下去,在旁边朝他咆哮,甚至还爆粗口。大师放下手里的菜刀,平静地走过去,温柔地抱住女友,对她说:亲爱的,我喜欢你真实的样子,你能这么坦诚真好,但我也希望你不要伤害到你自己。这几乎是我听过的最厉害的“去毒化”的故事了,而这位女友果真在大师的一次次温柔相待中,脾气慢慢改变了。大师果然是大师!
这就是能够接住关系中的坏。允许这种坏的存在,想办法接住他,处理好他,也要允许有处理不好的时候。
孩子也是这样。
【案例】小王说讨厌妈妈,妈妈问,那你说说讨厌妈妈什么?孩子一口气说了21条。有的家长肯定就急了,我天天管你吃管你喝,你还讨厌我,还数落我这么多缺点。但是,我这个同事说,妈妈高兴你能这么坦诚地跟妈妈说,而且说的还这么有条理,妈妈会好好反思你提的意见,我也想做个合格的好妈妈,但是还需要你教给我。没想到,她说完之后,孩子说,妈妈,其实你比好多小朋友的妈妈好多了。
妈妈接纳了孩子的坏情绪,情况并没有更坏。
【案例】若愚的故事。被看到,被接纳。
关于这点,我们需要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一条明显的界限,孩子有权表达不满和愤怒,但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当孩子在发泄恶劣情绪时,我们应该在接纳他情绪的同时告诉他:你可以用语言表达你的感受,但不能用语言伤害别人,更不能动用武力。
【案例】孩子确实努力,成绩不见,这时会沮丧,怎么办?
假设每科有200个知识点,从中选择100个考试,一共100分。你掌握了100个知识点,还有100个没有掌握,结果,次的考题中,80道题来自于你会的知识点中,结果考了80分,然后你继续努力学习,很快又掌握了20个知识点,这时共掌握了120个知识点,结果在第二次考试中,还是有80道题来自于你会的知识点,还是考了80分,你觉得努力了,没有进步,实际上你掌握的知识点多了。于是你更加努力,又多掌握了30个知识点,总共掌握了150个知识点,但不幸的是,第三次考试有30个知识点出自你不会的知识点,所以你只考了70分。于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努力,可成绩不升反降,这时,不要着急,因为你越努力,掌握的知识点越多,考试失利的风险越小,也许到第四次考试的时候,你已经掌握了180个知识点,结果有95个知识点都出自你已知的180个知识点,于是你一跃名列前矛,考了95分,这就是有的孩子突然杀出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一点一点地不辍积累,而不是只关注分数和名次,要坚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案例】孩子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如果单纯说效果,那肯定早努力比晚努力好,早觉悟比晚觉悟好,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早觉醒怎么办?那就告诉他只要努力永远不晚。
1、 张锦考检查院的案例
2、 我考研究生的案例
【好】鼓励。表扬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太棒了”“你好聪明”“你真能干”这样空泛笼统的评价,而要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去肯定他们的行为、努力和过程。其实孩子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所以并不喜欢空泛的赞美。当他们希望得到评论时,其实是希望有人能认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语气说“你真棒”。
特别强调,关于孩子犯的错误,他们希望能在心态平和的状态下得到我们的帮助,以便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错误上,而要先从孩子的优点或成绩开始描述,然后再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点微妙,也重要,它表明你对孩子的整体态度是欣赏的,但你也希望能帮助他做得,他只要稍微再改进一下就能更加完美。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描述好的方面时,不妨带着赞许的神情。而在指出不好的方面时,应该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地去描述事实。
我们来感受一下,有个孩子写了首诗,当他拿给妈妈看时,妈妈回答:“棒极了!你真是个伟大的诗人。不过,要是没有那些错别字就好了。”很明显,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感到过于夸张,同时他认为妈妈并没有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而妈妈指出错误的方式,也让他感觉到这首诗因为几个错别字被自己搞砸了,所以他很难接受。这个时候,假如妈妈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说:“你写出了火车奔驰的节奏,对田野的描述也特别浪漫,很有画面感。读着你的诗,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坐在火车车厢里,在田野上奔驰呢。不过‘车尾’的‘尾’字和和‘奔驰’的‘驰’字还有点小错误,把它们改正过来就更完美了。”听到这样的反馈,孩子的感受会截然不同,他知道妈妈用心地阅读了自己的作品,并且读懂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孩子感觉到被认同和被欣赏,就能激发他们继续写作的动力。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想想我们每天的微信朋友圈,每当你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的时候,你希望收到的是一个个点赞还是走心的评论呢?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更喜欢看到有内容的评论。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点赞其实只是个已阅的标志,是程式化的赞美,甚至可以说是懒于思考的产物。而用心阅读后认真回复的评论里,才蕴含着朋友们对你真正的欣赏或认可,哪怕是批评,只要言之有物,也是能促使自己的积极回应。